-
氮循環關系到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也是“能源-食物-水”耦合的重要內容。人類尿液占城市水體積的1%,卻富含70%以上的活性氮,將其進行源頭分離即可源頭控制水體中營養素的來源,又可以實現資源的高附加值循環利用。然而尿液中的尿素與水的氫鍵作用極強,其分離與轉化都極具挑戰。
2023-08-18
閱讀全文
-
?近日,我?;瘜W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田禾院士、賀曉鵬教授團隊與海軍軍醫大學附屬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王紅陽院士團隊合作發展了一種蛋白質正交化學修飾策略,通過協同靶向癌細胞表面抗原與抑制巨噬細胞吞噬,實現了原發性肝癌的精準可視化及光驅動治療,相關成果發表于《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 2023, ?10.1021/jacs.3c05052)。
2023-08-02
閱讀全文
-
?近日,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劉潤輝教授課題組在表面生物活化領域的研究中取得了新的進展。建立簡單、快速、有效和普適的材料表面生物活化方法,將惰性生物材料轉變為活性生物材料具有重要臨床意義。劉潤輝教授等研究人員設計合成三肽(丁二胺-多巴-賴氨酸-多巴,DbaYKY)為端基的促細胞黏附多肽或聚合物,可以通過一步簡單的修飾構筑到各類材料表面,能夠在僅5分鐘的修飾時間內賦予表面細胞黏附特性,使生物惰性材料轉變為生物活性材料。該成果以“Universal and one-step modification to renderdiverse materials bioactivation”發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DOI: 10.1021/jacs.3c05928.)。
2023-08-02
閱讀全文
-
近日,我?;瘜W與分子工程學院張金龍教授課題組在光催化甲烷干重整領域取得最新研究進展,研究成果以“Constructing matched active sites for robust photocatalytic dry reformingof methane”為題,發表于知名學術刊物Chem(IF=23.5)。
2023-08-02
閱讀全文
-
?在邁向更智能化的機器人應用領域,感知技術是至關重要的前提和基礎。近期,華東理工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在計算機視覺國際頂級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2023(ICCV2023,中國計算機學會推薦國際學術會議A類,CCF-A類)上,分別以“CMDA: Cross-Modality Domain Adaptation for Nighttime Semantic Segmentation(CMDA:跨模態域自適應夜晚語義分割)”和“GasMono: Geometry-Aided Self-Supervised MonocularDepth Estimation for Indoor Scenes(GasMono:室內場景的幾何輔助自監督單目深度估計)”為題,發表了2篇關于智能無人系統感知領域的最新成果。
2023-08-01
閱讀全文
-
?近日,我校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劉琴教授課題組在細胞焦亡進化起源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首次在模式動物水螅中解析了動物界中的祖先細胞焦亡信號通路并揭示了其保守的抗感染功能,相關成果以“Caspase-mediated LPS sensing and pyroptosis signalling in Hydra”為題在線發表于Science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
2023-07-31
閱讀全文